在熱處理工藝方法中的時效處理,是指把金屬或合金有意識地在室溫或者較高溫度下存放一定時間,以達到改善性能、穩(wěn)定顯微組織目的的工藝過程。
將淬火或者淬火+回火后的金屬在時效處理爐中加熱到室溫以上(一般為100~200℃左右),保溫一段時間,然后取出自然冷卻,這種方法稱為人工時效(若為淬火+人工時效,代號為CS)。如果在淬火后利用室溫或自然環(huán)境溫度達到時效效果時,則稱為自然時效(代號CZ)。
熱處理時效處理多用于有色金屬,例如鋁合金、鎂合金、鈦合金等,也有用于鋼,以達到穩(wěn)定顯微組織和幾何尺寸,增強機械性能(強化)的效果。
與時效處理相類似的還有:
固溶強化處理:把金屬加熱到適當(dāng)溫度,充分保溫,使金屬中的某些組元溶解到固溶體內(nèi)形成均勻的固溶體,然后急速冷卻,得到過飽和固溶體,可以改善金屬的塑性和韌性,然后再作沉淀硬化(強化)處理,提高其強度。
沉淀硬化(強化)處理:把經(jīng)過固溶處理或者又經(jīng)過冷加工變形的金屬加熱到一定溫度,保溫一段時間,則從飽和固溶體中析出另一相,達到硬化的目的。
其他還有低溫處理(冷處理)、鹽浴處理等等。 http://mukainoen.com/